浙金院实践团深耕春光村,织密反诈反邪“安全网”_乡村_村民_生活
通讯员:沈佳滢
7月2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读会、反邪教协会带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义蓬街道春光村开展反诈骗反邪教实践活动。
刚踏入春光村,就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乡村气息。村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村子的发展规划与愿景。从他的话语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他提到,村子正致力于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描绘的蓝图令人充满期待。
随后,我们参观了文化礼堂,在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沙剪纸大放异彩。一双双巧手,在剪刀与纸张的默契配合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跃然眼前。这些剪纸作品,或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或寄托对未来的憧憬,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村民们的智慧,让我不禁为这门古老而精湛的技艺赞叹不已。
展开剩余61%在入户调研过程中,我们积极向村民宣传反诈骗、反邪教知识,并分发浙江省反邪教协会印制的“平安共富,你我同行”小册子。村民们热情友善,认真聆听我们的讲解,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交流,我发现村民们对自身安全和乡村和谐稳定十分重视,也意识到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退休阿姨大多通过制作雨伞补贴家用。她们坐在自家小院里,熟练地摆弄着伞骨、伞布,动作行云流水。一把把雨伞在她们手中逐渐成型,不仅是生活的依靠,更是勤劳与坚韧的象征。这些阿姨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创造收入,也为乡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现出了乡村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勤劳品质。
短暂的春光村之行,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感受到了“共富稻乡”的魅力,也体会到了村民们的质朴与勤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春光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乡村振兴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发布于:浙江省